查看原文
其他

当小孩爱上蜗牛

张月 李跃儿芭学园 2021-01-11

玩耍如何在孩子的学习中发挥核心作用?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法?


哈佛大学1967年启动的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研究发现,玩耍打开了通向认知、社交、情绪和身体发展的多方面通道,是学习的核心方式。


我们国家幼教纲要也指出,学前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李跃儿芭学园,有一个贯穿全年的大游戏——四季课程。


夏季生成课从春季课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游戏化的系统探索研究。我们来跟随老师的记录去看一看。


文/张月(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百合班教师)




缘起


今年的夏季生成课,我们班研究的是蜗牛。

在一个午后的晚餐时间,一只蜗牛爬到了教室的屋顶上。孩子们发现后奔走相告,并告诉老师。


老师并没有立即把蜗牛取下来,而是抓住教机,引发孩子思考

为什么蜗牛可以爬到屋顶上不掉下来?

再次体验蜗牛爬在胳膊上的感觉


孩子们发现了蜗牛的粘液,继续探索,蜗牛的粘液粘在你的胳膊上是什么感觉?

凉凉的,黏黏的,滑滑的。

深度体验——把胶水挤在孩子手里,让孩子去揉搓体验黏黏的感觉。


表达与提升——

胶水在手上是什么感觉?
黏黏的
 
和粘液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都是黏黏的

胶水比体液粘
体液比胶水热
胶水干了变成白色
粘液好了变成银闪闪的

喜欢这种黏黏的感觉吗?为什么?
不喜欢,太黏了
喜欢粘液,可以像蜗牛一样吸在墙上
喜欢粘液,可以爬很高不摔下来

你们想像蜗牛一样粘在墙上不掉下来吗?
想!

体验爬轮胎

在爬墙的时候什么感觉?
太累了
手疼脚也疼

可以像蜗牛一样爬在墙上不掉下来吗?为什么?
不可以
蜗牛有粘液可以吸住,我们没有


请孩子们观看用来盖蜗牛的盖子,发现了什么?
亮亮的
像蜗牛的壳一样一圈一圈的
密密麻麻的
一大片都是

蜗牛用粘液在画地图,去过的地方都会留下痕迹
 
蜗牛可能去什么地方画地图?
潮湿的地方
有食物的地方
 
接下来,孩子们的画作是这样的。孩子讲了自己画里的故事:

在一个午后的黄昏,天空还飘散着晚霞。这时下起了小雨,蜗牛出来散步。
走过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吃饱了,去爬高高楼房的墙。



蜗牛穿过菜地的栅栏,跑了很远的路。
吃了一些菜,还吃了一些草莓,继续散步。



蜗牛来到一片草莓地,草莓地旁边有一片油麦菜。
蜗牛觉得这里不错,就在这里住下。出去散步,用粘液画他自己的样子。


红色的是草莓地,绿色的是菜地,黄色的是蜗牛。
爬的墙四周的黄色,是给蜗牛围的栅栏。不让蜗牛跑出去,跑出去可能就丢了。



蜗牛壳这么神奇


随着课程进展,我们研究到蜗牛的壳。

老师问:蜗牛为什么有壳?
保护它自己。
那是它的家。
可以行走的房子
……

于是我们开始给蜗牛制作移动的家——蜗牛壳。

在制作前先让孩子观察蜗牛壳,然后问孩子们:“如果你变成一个蜗牛,会给自己准备一个怎样的家呢?”

孩子们制作的家是这样的。


桃子家,住在桃子里。饿了可以吃桃子。

帽子形状的家,柔软舒适。

被窝形状的家,温暖舒适。

贝壳形状的家,出入方便。

还有鞋子形状的家。还有孩子要在制作的家里放一些水,孩子说因为小蜗牛喜欢潮湿。

有孩子发现我们制作的蜗牛壳都是白色的,而蜗牛的壳是有图案的,于是我们开始了螺纹的研究


边观察,边画出蜗牛壳的样子


老师发现孩子对蜗牛壳的螺旋状并不是很清晰,于是加入放大镜继续观察。


孩子们画的结果是这样子的:

根据孩子的绘画,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对套叠的圆和螺旋状区别不开,于是我们用身体拉成圆,用身体拉成蜗牛。

交叠的圆每个圆都是交叠的个体,螺旋状是一天线,于是我们通过剪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清晰看到两种图案的不同,顺便做了一个物理实验。

发现生活中的螺旋形状,挖旋转水渠,看水的流动。


发现班里可以制作螺旋状的工作材料,石头、松果、贝壳,卷带、扭扭棒,陶泥、积木等



最后,一顿美味的旋转蜗牛饼干的制作,结束了蜗牛壳和蜗牛螺纹的研究。我们分享美味的饼干,犒劳辛勤的研究人员。

哦,还有我们制作的蜗牛的家,现在可以涂色了。

 
我们的课程目标不只是让孩子了解螺纹图案,发现不同的表征形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欣赏美。

有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若是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就会从中获得滋养,内心会充满美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会懂得欣赏别人。




蜗牛爱吃啥?


研究完蜗牛本身,我们开始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研究。

从吃开始,我们重返大自然,到蜗牛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寻找它的食物。

我们约定好,每个人在发现一种蜗牛可能会吃的叶子时,需要告诉大家,都赞同的我们才可以采摘。采摘时最多摘两片。这样提前公告规则,避免了孩子们可能会对植物造成破坏的行为。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爬山虎的附近墙上蜗牛最多,于是得出结论,蜗牛爱吃爬山虎的叶子。

蜗牛多的地方,一定会有蜗牛爱吃的食物

在这次对蜗牛老家的探访中,我们还意外收获一只灰巴蜗牛,孩子们给它取了一个小名“灰灰蜗牛”。

有个孩子捡了一片枯叶,孩子们有的认为蜗牛不会吃,因为蜗牛喜欢吃新鲜的叶子。有的孩子认为会吃,因为这片叶子没枯萎之前也是绿色的。于是我们带回来一起验证


第二天,我们发现除了那片枯叶和一片水分很少的长树叶,蜗牛把其他树叶都吃了。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蜗牛喜欢吃鲜美多汁的叶子。

大自然中的蜗牛美食探寻完了,接下来该亲自下厨给蜗牛准备一顿大餐。我们商议的结果是为蜗牛准备彩色蔬菜自助餐

从家里带来各种颜色蔬菜,分类,清洗


黄的有彩椒

红的有西红柿

紫的有紫甘蓝和茄子

绿的有菠菜和西兰花


每次喂食物之前都会带孩子们先整理蜗牛的家。有人负责把蜗牛先拿出来,有人负责清理蜗牛没吃完的食物,有人负责翻沙子、喷水,然后一起把食物放进去,再把蜗牛放回去。


第二天我们发现,准备的食物太多,蜗牛没有吃完。有的食物已经有了发霉的味道。

老师:食物太多了,坏掉了怎么办?
孩子:清理一下呗
老师:可是味道很难闻,你们不怕吗?
孩子:不怕,清理完我们可以去洗手。

或许就像小王子和狐狸那样,孩子们跟蜗牛建立了联系,愿意对它们负责。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他们的蜗牛,独一无二的蜗牛。



创编故事


你可能听过《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第一天吃了一个苹果,第二天吃了两个橘子······

给蜗牛寻找了大自然中的食物,也准备完彩色蔬菜自助餐,接下来我们一起创编蜗牛寻找食物的故事。

孩子们一起来创编,老师用彩陶捏出来:
 
有一天,下了一阵小雨,有一只蜗牛,睡了好大一觉,它醒来后觉得肚子好饿好饿。他走啊走见了一个油麦菜,啊呜吃了一口油麦菜。蜗牛继续往前走啊走,看到了两个彩椒和一个红辣椒。

这时候孩子们说,蜗牛不吃辣椒。它可以先用触角闻一闻,那不是它喜欢的味道。于是我默默给蜗牛制作了触角按上去。

孩子们继续创编——

蜗牛用触角闻了闻红辣椒绕过去,吃了一口彩椒就走了。

我问蜗牛还会遇见什么蔬菜呢?

一个孩子说茄子(因为彩色自助餐时他准备了茄子,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于是蜗牛又吃了一口茄子。之后,吃了一口小油菜,一口紫甘蓝,还吃了一片叶子。吃得好饱啊,于是钻进壳里继续睡觉了。


接下来孩子们开始创作自己的蜗牛故事。

蜗牛吃了茄子、胡萝卜、西红柿、紫甘蓝,还有一个紫色的彩椒,吃饱了就又睡觉了。

蜗牛吃了好多种颜色的蔬菜。红的西红柿,绿的油麦菜,紫的紫甘蓝,黄的彩椒,最后身体也变成了彩色。

蜗牛来到了一个开满花的花园(我们在户外捡回来的花瓣,发现也被蜗牛吃了),
它觉得花瓣很好吃,于是吃了一片又一片,一片又一片。
可它还是觉得饿,看到青椒和彩椒也吃掉了。
它又看到一个红辣椒,咬一口,好辣啊,于是赶紧吃了一片树叶,感觉好多了。
终于吃饱了,就睡觉了

通过创编故事和塑型,孩子们整理了之前储存在脑海里的信息,并通过塑型的形式表征出来,加深印象。



蜗牛大戏


当孩子观察过蜗牛后,了解到蜗牛的身体结构由触角、身体、壳组成。

且我们发现蜗牛是用腹足来行走的,于是来了一场蜗牛大戏。

 
戴上触角,背上壳,准备出发了


这里有好多鲜美的叶子,蜗牛一定喜欢

我好像闻到了好吃吃的味道

大家快来,这里有好吃的


走吧!我们一起吃好吃的!

 
当体验结束,老师问孩子感受时,孩子们说:
爬的时候太累了
蜗牛爬得好慢
没有手和脚太不方便了
我用触角闻到了食物的味道
我用嘴巴给伙伴分享了食物
当我被碰到时我就会钻进壳里

……


在孩子们亲身体验蜗牛的慢之后,老师也带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慢”。

有时是跑得比别人慢,有时是没当上火车头,有时是前面的人走得太慢,还有时是学一项新技能需要很久。


蜗牛虽然爬得很慢,可蜗牛竭尽全力一直在爬。寻找食物,寻找适合的居住环境,没有因为慢就放弃。

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有时候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坚持下来,一定会有结果的。


这就是2019年夏天我们班的夏季生成课程。


家长们配合了班里的许多工作,分享绘本,领养蜗牛,提供蜗牛的蔬菜,自主购买蜗牛在家里养……


前几天我和家长聊天,他们还说起,琪琪家的蜗牛已经孵化两拨卵了。有的家长还去领养了一些小蜗牛,给蜗牛准备专门的小窝和饲料。


我心里满满的感动。一个夏天的生成课程,孩子从中获得了滋养,家长也从中获得了滋养,要不然谁能想到蜗牛也能当宠物养呢?




四季课程更多分享,点击标题阅读:

这段时间,孩子们早晨到班里后,先要看看蜗牛睡醒了没
就是一根葱嘛,这群小孩居然研究了一个夏天!谁的童年,在幼儿园建了一辆房车?(芭学园STEAM课程)


今晚7点半,马学红老师在快手直播,讲解李跃儿芭学园豆丁班+答疑。别错过呀!


11月、12月全国教师培训正在报名(家长、教师均可参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