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如何在孩子的学习中发挥核心作用?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法?
哈佛大学1967年启动的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研究发现,玩耍打开了通向认知、社交、情绪和身体发展的多方面通道,是学习的核心方式。
我们国家幼教纲要也指出,学前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李跃儿芭学园,有一个贯穿全年的大游戏——四季课程。
夏季生成课从春季课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游戏化的系统探索研究。我们来跟随老师的记录去看一看。
文/张月(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百合班教师)
在一个午后的晚餐时间,一只蜗牛爬到了教室的屋顶上。孩子们发现后奔走相告,并告诉老师。
老师并没有立即把蜗牛取下来,而是抓住教机,引发孩子思考。
孩子们发现了蜗牛的粘液,继续探索,蜗牛的粘液粘在你的胳膊上是什么感觉?深度体验——把胶水挤在孩子手里,让孩子去揉搓体验黏黏的感觉。接下来,孩子们的画作是这样的。孩子讲了自己画里的故事:在一个午后的黄昏,天空还飘散着晚霞。这时下起了小雨,蜗牛出来散步。走过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吃饱了,去爬高高楼房的墙。
蜗牛觉得这里不错,就在这里住下。出去散步,用粘液画他自己的样子。
爬的墙四周的黄色,是给蜗牛围的栅栏。不让蜗牛跑出去,跑出去可能就丢了。
在制作前先让孩子观察蜗牛壳,然后问孩子们:“如果你变成一个蜗牛,会给自己准备一个怎样的家呢?”
还有鞋子形状的家。还有孩子要在制作的家里放一些水,孩子说因为小蜗牛喜欢潮湿。有孩子发现我们制作的蜗牛壳都是白色的,而蜗牛的壳是有图案的,于是我们开始了螺纹的研究。
老师发现孩子对蜗牛壳的螺旋状并不是很清晰,于是加入放大镜继续观察。
根据孩子的绘画,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对套叠的圆和螺旋状区别不开,于是我们用身体拉成圆,用身体拉成蜗牛。交叠的圆每个圆都是交叠的个体,螺旋状是一天线,于是我们通过剪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清晰看到两种图案的不同,顺便做了一个物理实验。
发现班里可以制作螺旋状的工作材料,石头、松果、贝壳,卷带、扭扭棒,陶泥、积木等
最后,一顿美味的旋转蜗牛饼干的制作,结束了蜗牛壳和蜗牛螺纹的研究。我们分享美味的饼干,犒劳辛勤的研究人员。
我们的课程目标不只是让孩子了解螺纹图案,发现不同的表征形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欣赏美。有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若是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就会从中获得滋养,内心会充满美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会懂得欣赏别人。
从吃开始,我们重返大自然,到蜗牛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寻找它的食物。我们约定好,每个人在发现一种蜗牛可能会吃的叶子时,需要告诉大家,都赞同的我们才可以采摘。采摘时最多摘两片。这样提前公告规则,避免了孩子们可能会对植物造成破坏的行为。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爬山虎的附近墙上蜗牛最多,于是得出结论,蜗牛爱吃爬山虎的叶子。在这次对蜗牛老家的探访中,我们还意外收获一只灰巴蜗牛,孩子们给它取了一个小名“灰灰蜗牛”。有个孩子捡了一片枯叶,孩子们有的认为蜗牛不会吃,因为蜗牛喜欢吃新鲜的叶子。有的孩子认为会吃,因为这片叶子没枯萎之前也是绿色的。于是我们带回来一起验证。
第二天,我们发现除了那片枯叶和一片水分很少的长树叶,蜗牛把其他树叶都吃了。大自然中的蜗牛美食探寻完了,接下来该亲自下厨给蜗牛准备一顿大餐。我们商议的结果是为蜗牛准备彩色蔬菜自助餐。
每次喂食物之前都会带孩子们先整理蜗牛的家。有人负责把蜗牛先拿出来,有人负责清理蜗牛没吃完的食物,有人负责翻沙子、喷水,然后一起把食物放进去,再把蜗牛放回去。
第二天我们发现,准备的食物太多,蜗牛没有吃完。有的食物已经有了发霉的味道。或许就像小王子和狐狸那样,孩子们跟蜗牛建立了联系,愿意对它们负责。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他们的蜗牛,独一无二的蜗牛。你可能听过《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第一天吃了一个苹果,第二天吃了两个橘子······给蜗牛寻找了大自然中的食物,也准备完彩色蔬菜自助餐,接下来我们一起创编蜗牛寻找食物的故事。有一天,下了一阵小雨,有一只蜗牛,睡了好大一觉,它醒来后觉得肚子好饿好饿。他走啊走见了一个油麦菜,啊呜吃了一口油麦菜。蜗牛继续往前走啊走,看到了两个彩椒和一个红辣椒。这时候孩子们说,蜗牛不吃辣椒。它可以先用触角闻一闻,那不是它喜欢的味道。于是我默默给蜗牛制作了触角按上去。蜗牛用触角闻了闻红辣椒绕过去,吃了一口彩椒就走了。一个孩子说茄子(因为彩色自助餐时他准备了茄子,所以印象比较深刻)。于是蜗牛又吃了一口茄子。之后,吃了一口小油菜,一口紫甘蓝,还吃了一片叶子。吃得好饱啊,于是钻进壳里继续睡觉了。
蜗牛吃了茄子、胡萝卜、西红柿、紫甘蓝,还有一个紫色的彩椒,吃饱了就又睡觉了。
蜗牛吃了好多种颜色的蔬菜。红的西红柿,绿的油麦菜,紫的紫甘蓝,黄的彩椒,最后身体也变成了彩色。
蜗牛来到了一个开满花的花园(我们在户外捡回来的花瓣,发现也被蜗牛吃了),它觉得花瓣很好吃,于是吃了一片又一片,一片又一片。它又看到一个红辣椒,咬一口,好辣啊,于是赶紧吃了一片树叶,感觉好多了。通过创编故事和塑型,孩子们整理了之前储存在脑海里的信息,并通过塑型的形式表征出来,加深印象。
当孩子观察过蜗牛后,了解到蜗牛的身体结构由触角、身体、壳组成。而且我们发现蜗牛是用腹足来行走的,于是来了一场蜗牛大戏。
……
在孩子们亲身体验蜗牛的慢之后,老师也带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慢”。有时是跑得比别人慢,有时是没当上火车头,有时是前面的人走得太慢,还有时是学一项新技能需要很久。蜗牛虽然爬得很慢,可蜗牛竭尽全力一直在爬。寻找食物,寻找适合的居住环境,没有因为慢就放弃。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有时候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坚持下来,一定会有结果的。
这就是2019年夏天我们班的夏季生成课程。
家长们配合了班里的许多工作,分享绘本,领养蜗牛,提供蜗牛的蔬菜,自主购买蜗牛在家里养……
前几天我和家长聊天,他们还说起,琪琪家的蜗牛已经孵化两拨卵了。有的家长还去领养了一些小蜗牛,给蜗牛准备专门的小窝和饲料。
我心里满满的感动。一个夏天的生成课程,孩子从中获得了滋养,家长也从中获得了滋养,要不然谁能想到蜗牛也能当宠物养呢?
今晚7点半,马学红老师在快手直播,讲解李跃儿芭学园豆丁班+答疑。别错过呀!
11月、12月全国教师培训正在报名(家长、教师均可参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